冯君主任主持《基于魔灯平台的信息化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db:作者] 日期:2009-09-28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1891 打印本文

一、研究背景

(一)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走到十一五之年,硬件投资高峰期过后,教育信息化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高投入未见高产出”、“高投资未见高效益”。其主要表现是信息化资源缺乏创新性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没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实质性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随着信息化设备与资源的日趋完善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其中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信息化巨额投入的效能。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意识到:初期“为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信息化初级阶段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一个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正在走向应用与创新的新阶段:教育信息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应用引领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的核心。

(二)魔灯是课程改革中满足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的良好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知识在增长、条件在改变,教师不可能凭着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的话题,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都必须更新。许多学校也正在这样做着。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注重对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形成新的结合了技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新的认识,探究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比如随着教师对技术理解的深入,开始尝试利用技术来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正是专业发展所要帮助解决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育界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凸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还面临很多困难,还面临着操作性差,缺乏有效抓手的困难,也可以说老师们需要的是能够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真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可供老师们借鉴和迁移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技术、策略和工具。而魔灯平台便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钥匙。

(三)魔灯是学校继续推进课程整合发展的教学利器

魔灯(Moodle)的英语全称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Moodle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灵活、丰富的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博客等。其开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老师都可以轻易地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

魔灯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可以轻轻松松让教师成为信息化课程设计者。几年来,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倚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虽然使学校<?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和老师获得不少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与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有很大关系。魔灯为我们提供了推动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理想平台,在魔灯环境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概念,从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转变为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路线图。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探究学习的导师。可以说,教师利用魔灯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深入体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过程。

Moodle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可应用在多种不同领域。Moodle功能强大、易于使用,近来发展十分迅速,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近百个国采用了Moodle网络教育平台。台湾地区教育也在大量应用。限于国情,目前国内少数高校采用Moodle建立了在线课程,而在中小学,只有少数地区与学校刚刚开始接触moodle,而我校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建立首家中小学moodle平台开始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鞍山一中moodle平台自开通以来拥有用户千余人,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300余人,现有开课教师20余人,建有课程30余节。并在全国率先录制建立了moodle1.7版应用视频培训教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moodle爱好者和老师在线学习。因此我们有能力利用Moodle构建好信息化学习社区,为深化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BLOG、MOODLE功能的开发使用为平台和抓手,实现以下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使教师掌握课程信息化设计的理念、策略、方式和方法,提高课程改革的意识与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深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引导师生实践信息化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深化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和实施综合实力,深化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自我评价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适应网络发展趋势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开发网络课程,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为推进区域性信息化进程作出贡献。

5、通过课题研究,体会信息技术对教与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促进教与学策略、方法和方式的变革与优化,同时,引发出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次思考。

 

三、研究内容

1、通过MOODLE功能的开发与使用,指导学科教师建立网络课程,提升教师信息化课程设计和管理能力。

2、通过利用MOODLE管理课程与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信息素养。

3、通过MOODLE在教学与管理上的创新使用,提高管理效能和教学的效率质量。

4、尝试利用MOODLE信息化学习社区,开展校本教研和跨校网络教研活动,优化教育资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我们将基于moodle建设信息化课程学习平台、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家校通和教师培训在线平台等,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进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开展对Moodle应用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行动研究法:先在校园网上搭建Moodle平台,结合已有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边实践,边反思,在行动研究中总结规律。
    3、调查分析法:关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发现应用典型,详细分析使用Moodle前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炼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五、操作策略

1、专家引领,聘请上师大黎加厚教授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并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点与面相结合,先选取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推广。

3、培训与指导相结合,先培训再实践,实践中加强指导,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的紧密结合。

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培养、提升骨干,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六、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1月)

规划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队伍,建立管理制度,安装架设好Moodle系统平台。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和moodle应用的学习培训,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9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并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中间实验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聘请上师大黎加厚教授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指导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及时总结提炼,进一步提升课题成果的理论价值。

3.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该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同时就该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推广宣传,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

 

七、前期相关研究工作与课题研究保障

(一)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鞍山一中一贯重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九五期间组织的《微机辅助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课题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课题,十五期间组织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评价的研究》获得辽宁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尤其是我校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研究成果一等奖。我校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4年7月在安徽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中期验收会议上,刘晓中教授给予我们的课题研究很高的评价,他说:“鞍山一中从领导到老师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不是走形式,浮于表面。课题的研究有深度、广度,建立的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性。”

2004年10月,由于我校在中期验收中课题研究取得的优异成绩,我校承办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讨会”,我校展示物理组李强胜的《磁悬浮列车》、白丽花的《聚焦和平》和齐次的《智取生辰纲》、杨丹的《甲烷》4节网络课,并进行了整合论坛交流,获得与会老师一致好评。课题组副组长、全国现代教育培训中心刘茂森主任评价说:“相当深刻,相当好,反映了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可使用的真实情况”。李强胜老师的发言也受到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组长、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钟绍春教授评价说:“李强胜老师的小组探究式网络教学模式很有新意,值得提倡”。

2005年李强胜的《磁悬浮列车》、白丽花的《聚焦和平》和齐次的《智取生辰纲》2005年刘佳的《文学作品女性现象》获得全国高中整合优质课一等奖。我校制作的《磁场》网站、《万有引力》《有机化学》《物理在线》获得2005年全国主题网站评比二等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王少非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顾小清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3、Moodle 信息化课程设计        黎加厚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Moodle 数位学习课程管理平台  欧展嘉  主编    台湾松岗图书出版公司

5、东行记+Moodle 网络平台       黎加厚  主编

 

(三)主要参加者研究经验与组成结构

鉴于如何开展信息化学习和课程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数字学习校园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组织了一批在教研领域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精湛的教师参加本实验,并且由校长周惠欣担任负责人。周惠欣校长是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辽宁省十大杰出校长。作为一名科研型校长,他一贯坚持教育改革,推广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教育理论深厚,教育思维超前,曾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获得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课题研究一等奖。完全胜任本实验负责人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信息中心主任、科研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平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参加过国家、省市级教改实验专科课题研究,并都在教学一线任教,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省市公开课和业务大赛并获奖,获奖课件作品和网络公开课、教学设计等约40余个。发表文章10余篇。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熟练掌握moodle平台软件制作技巧,完全有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四)保障条件

关注应用,打造信息化创新学校。是鞍山一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学校建设了千兆校园网络和鞍山一中网站和moodle 信息化学习平台,聘请了上师大黎加厚教授和研究生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为课题组配备了大量的计算机和相关教学设备,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教室全部多媒体并联网,并提供了4个多媒体微机室,购置大量相关网络化教学资料,并派教师参加课程整合、moodle培训和学习,提供充足的实验和培训经费,以便使该实验顺利进行。

 

八、预期研究成果

1.       课题开题报告、魔灯网站、培训教材;

2.       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应用;

3.       化学学科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应用;

4.       其他学科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应用;

5.       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学案例;

6.       研究报告、论文。

核发:admin2 点击数:1891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