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是校的实验班。班里有个学生,英文名叫Close。入班时,他不是凭借分数的优势进入班级的而是以特殊的身份成为实验班的一员。他外表俊朗,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并且随笔就能画漫画,曾经自己画了一本漫画并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在初中时是全校女生追求的对象,甚至到了高中,仍然时有女生会在我班门前徘徊为睹他的风采。但是,他的外表装束往往让我头痛----漫画里的男主人公的发型(长长的飘逸的刘海,烫过的头发,很时尚),胸前一个骷髅的项链藏在校服里,在附近没有老师的时候就会露出来,校服在老师稍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变成其他的服装,十足一个艺术家,这种装束与校园的要求格格不入。为此,他也经常在入校门时被校领导挡在校外,我也经常被校领导找去,然后去校门口等他换回校服后将他带回教室,虽与他谈心,他也作出承诺表示不再犯了,认错态度很好,但是事后他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周而复始,让人疲惫不堪。有几次,我失去了耐心,情绪很激动,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那么难解决,我们之间也闹得很不愉快。经过几回交手,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了,得找出问题的症结。看他平时的表现,学习上很刻苦,品质优秀,善良也爱帮助其他同学……..,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我找了几个与他接触比较近的学生、他的家长和科任老师了解,大家都觉得他很有才,人很好,就是心理有些压抑。通过调查,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班学习压力特别大,他觉得自己也很努力,可成绩就是总也上不去,不管怎样学,名次总在班级的后面,于是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折磨,无法找到在初中备受宠爱的感觉了,另外,他是以特殊的身份进入实验班,总觉得别人会以异样的眼光来看他---怕同学嘲笑他,老师看不起他。这样,他以其他的方式来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来体现个人的存在和价值,这是一种发泄。了解了这些,我觉得是我忽视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简单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鉴于此,我在班里举行了一些活动,如书法展,漫画展,当然在展示中,他的作品很受大家的喜欢,同学们向他投去了羡慕与钦佩的目光,看他的样子,他很自豪,走路时就连原本有点弯的背也直了,趁着他的这个状态,我与他在操场上促膝深谈了一次,谈人生,谈审美,谈个人价值,谈了很多,我觉得这次谈话的效果很好,我们之间一些误解也都解开了,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与珍爱。事后他主动剪了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可见,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要注意到行为本身,更应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是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遇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自我意识的增强等问题。青少年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急于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周围人的认可,希望被关注,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上遭受挫折,出现沉重的挫折感,于是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有的悲观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有的就采取其他的方式,严重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时,心理健康教育就非常必要。我想关键是对学生的尊重与正确的引导,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建议: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班级中的弱势全体往往是被老师忽视的,而他们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是应该重视的对象。对待青少年所出现的问题应注意几点:
1.要富有伸缩性,不能象对成人心理咨询时一本正经,谈话的时间、地点,可以灵活一些。
2.尊重对方个人的存在,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
3.听取青年人的见解,维持双方交流,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再提建议。
4.善于发现和赞扬青少年的长处和潜能,诱导发展,多肯定他们的存在与价值。
- 上一篇:成长路上与你同行
- 下一篇:教育案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